吃蝙蝠能长寿?吃穿山甲能下奶?吃金钱龟能抗癌?迷信的中国人,放过这些野生动物吧1

吃蝙蝠能长寿?吃穿山甲能下奶?吃金钱龟能抗癌?迷信的中国人,放过这些野生动物吧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千岁蝙蝠,色白如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阴干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

东晋时期的方士葛洪万万没有想到,他在《抱朴子·内篇》写下的这句话,竟会被后人奉为食用蝙蝠之圭臬。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时隔千余年,蝙蝠会在中国酿成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并波及全世界。

蝙蝠——病毒之王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爆发以来,位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早已成为众矢之的。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宿主为何,主流意见是蝙蝠。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团队从疫情早期的5位患者处提取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发现这些几乎完全相同的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有79.5%的一致性,与云南中华菊头蝠(这货就是SARS元凶)身上的蝙蝠冠状病毒有96.2%的一致性。

据资料显示,蝙蝠身上携带超过100多种凶险无比的致病性病毒,被称为“大自然的活体病毒库”,是真正的病毒之王。

许多著名病毒的自然宿主都被证实为蝙蝠。

比如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等,均被证实蝙蝠为最初的病毒“元凶”。

但是,为什么蝙蝠会携带那么多病毒?

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蝙蝠有着5000万年的进化史,漫长的进化过程使得蝙蝠发展出了超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逆天的免疫系统造就了蝙蝠“百毒不侵”的防御功能。

虽然携带多种病菌,但自身生命力却极其顽强。

且其物种繁多,数量庞大,目前已知的蝙蝠种类近1200种,占了全球哺乳动物总量的五分之一。

而且蝙蝠还是除人类之外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类动物群,几乎无处不在。

同时,蝙蝠作为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活动范围强大,而且以群居生活为主,这就导致其接触和传播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也让很多野生动物成为了病毒的中间宿主。

然而,因为迷信,因为猎奇,这样“集百毒于一身”的蝙蝠最终还是被搬上了餐桌。

不少网友纷纷吐槽:

吃什么不好,吃蝙蝠,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

是五花肉不香还是瓜子不好嗑,没事吃什么蝙蝠啊。

就蝙蝠这长相,竟然有人下得去嘴?

对此,小澳君只能说:

对于那些迷信野生动物食疗作用又善于联想的中国人来说,越奇怪的野生动物就越能吸引他们去尝试。

那些被人类迷信坑害的野生动物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野生动物的食疗作用就“颇有研究”。

不少人迷信于以形补形,尤其爱把珍奇异兽当成食补圣品。

就拿穿山甲来说。

因为善于打洞,古人便借着“象形”的思维,认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

遇到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就不幸成为了药方上的一员。

直到今日,还有不少产妇认为穿山甲有“下奶”的能力,生完孩子后要炖穿山甲汤来吃。

即使弄不到穿山甲本身,也要搞些穿山甲的鳞片磨粉服用。

在被做药和做菜的双重压力下,大量穿山甲被盗猎贩卖到我国和东南亚地区。

不但国内的穿山甲数量大幅下降,连它们远在非洲的同胞也受到波及。

1995年,所有穿山甲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意味着一切活体和附属物(包括甲片)都不允许进行国际贸易。

然而即使这样,猖獗的走私现象依然严重威胁穿山甲的种群数量。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蛤蚧”,都跟药材有关。

所谓“蛤蚧”,其实就是大壁虎。

长期以来,蛤蚧被认为能够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这类描述大量见于《本草纲目》《开宝本草》等古代医书中,譬如《本草衍义》写到“(蛤蚧)有功,治久嗽不愈”。

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了当代。

考虑到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与之对应消费能力,大壁虎野外种群的迅速减少也就不难理解了:

“(20世纪)60年代全国平均每年收购量为31.4万对”,至2003年时“年产量已不足万对”。

很多人对“高鼻羚羊”或许不太熟悉,但是,在中医典籍中,“羚羊角”却是经常被提到的珍贵药材。

《神农本草经》说它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在现行的《中国药典》里,羚羊角粉依旧名列其中。

坊间曾有一种推测,认为高鼻羚羊巨大的鼻子与“通风”附会,或许是它入药的起源。

我们无从考证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古代医者的确对这种远踞西域的奇怪生物情有独钟。

我国境内的高鼻羚羊自50年代后销声匿迹,可以肯定与中原地区的药物需求有直接联系。

而在中亚进行的羚羊屠杀中,绝大多数角也被输送到东亚地区。

1994年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对东亚地区的中药市场进行了一次调研。

仅1994年8月一个月,中国香港的中药市场上交易的羚羊角就有30720只。

食补发展到后来,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古籍记载或者形状相似了,就连谐音梗都能让他们对野生动物趋之若鹜。

在粤语中,“三”字发音近“sheng”,即“生”,“线”字近“qian”,即钱,故“三线”的粤语发音与“生钱龟”十分接近,寓意会生钱的龟。

于是这个名为”三线闭壳龟“的生物就倒霉地成为了金钱龟的指代。

就像许多人将锦鲤同风水联系起来一般。

富商贪官们因金钱龟音同“金钱归”,再加上闭壳预示“聚财”,这些荒唐象征让他们纷纷购买三线闭壳龟供养于家中,以期其能带来好运。

这一荒诞的风水习俗后来从香港传到珠三角地区,于是内地的一些富人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也加入了养金钱龟的行列。

例如2015年落马的广东省纪委副书记家中,便被搜出养有十余只三线闭壳龟。

或许是龟贩和炒家故意为之,渐渐地,在富人圈中开始流传起一个说法——吃金钱龟可以抗癌。

面对堪称人类终极恐惧的癌症,一些惜命的富人失去了最起码的理性,开始从一些偏方谣传中寻找“延年益寿”的秘密。

一方面是中医古籍药方代代流传龟甲入药的种种“神奇功效”。

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不知真假、却绘声绘色的神奇抗癌故事,甚至还有当事人现身说法,科研机构实验论文佐证功效等等。

富人们对三线闭壳龟抗癌去肿瘤的“药效”可谓是深信不疑。

于是金钱龟开始被大量收购。食用金钱龟的龟肉、龟甲不只可以“预防治疗癌症”,更成了“上流阶层”彰显身份的象征。

而随着野生种群越抓越少、逐渐供不应求,三线闭壳龟的价格上涨到了一个骇人的程度,甚至死龟都能卖出大几千一斤的“天价”,疯狂程度令人咋舌。

和三线龟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懒猴。

因为又被叫做“蜂猴”,与“疯”同音,就有人认为懒猴大脑能够治疗羊癫疯。

还有些人甚至提出更为荒诞的联想:

”长臂猿在树上这么晃荡大脑都没事,那它们的大脑一定可以治疗癫痫。“

赔了健康又赔钱

以上这些亦真亦假的古籍记载、奇奇怪怪的迷信谐音,使得人们盲目地将野生动物当成食补圣品。

之所以说盲目,是因为这些说法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就拿上文中受到追捧的穿山甲来说。

它的鳞甲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而已,主要成分是β-角蛋白,和毛发、指甲等成分没有本质区别。

根据测定,穿山甲鳞片中各氨基酸组成和猪蹄甲并无显著差异。

很多应用穿山甲的方剂中需要将穿山甲鳞片煅烧为灰服用,这样操作甚至将氨基酸都完全破坏,只剩下灰分。

而且穿山甲的鳞片会累积砷、铜等有毒元素,服用煅烧的穿山甲甲片,和服用碳和重金属构成的混合物无异。

因此,穿山甲制品的功效,只是古人们朴素的观察联想而来。

至于其他因为谐音、形状而产生的联想那更是无稽之谈。

而且,盲目迷信野生动物的食疗作用,不但没有任何功效,还更容易染上疾病。

现在人们食用的家禽、家畜肉类产品都是经过卫生防疫部门严格检疫后才投放至市场的,而“来路不明”的野味,却总是潜藏着种种危机。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动物疾病专家华育平的说法,灵长类、啮齿类、形目、有蹄类、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B病毒、鼠疫、炭疽、甲肝等等。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B病毒专家田克恭也指出,我国的猕猴有10%~60%都携带B病毒,这样的猴把人挠上一下、甚至只是吐上一口,都有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脑感染的几率则更大。

事实上,近些年因滥食野味而“惹病”甚至致死的案例已越来越多,2003年的非典疫情便是最佳例证。

个中原因,一方面与野生动物本身携带的病菌病毒有关;

另一方面,则是卫生检疫部门对于来路不明的野生动物难以进行有效监控。

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

此外,部分偷猎者还会采取毒杀的办法获取野生动物,所使用的毒药毒性较大不易降解,大都残留在动物体内,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所以,迷信野生动物的食补作用真不是什么好事儿,搞不好就会赔了健康又损钱,甚至容易把命都搭进去——不光是自己的,还会牵连到周围那些无辜的人。

因一小撮人贪图口腹之欲而酿成大面积人祸的剧情,我们不就正在经历吗?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