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獒最鼎盛的时期,人们赋予了藏獒更多臆想的地位,最典型的一句话叫做“二獒敌一虎、一獒战三狼”。其实这样的说法当然过于夸大:
先说前者,古时候说的“龙虎相争”也仅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的神话,而二獒等于龙,这话要是传进传说中龙的耳朵里,不知它会作何感想。丰满的理想下是现实的骨感,一只成年虎搞定藏獒也是分分钟的事。
就拿耳熟能详的东北虎来举例子,成年藏獒的牙齿基本不超过5公分,而成年东北虎的虎皮厚度就足以达到6公分(包含皮下层的厚度),试想一下,藏獒张着大嘴咬老虎一口,结果连人家衣服都没咬破,还怎么和人家打,反过头来,老虎的犬齿长约6公分,咬合深度在10公分,对于防护薄弱的咽喉部位,这10公分的穿透可以轻易结束猎物性命。而且藏獒的爪子长度同样不及老虎,藏獒一爪子下去对老虎来说小痛小痒,而老虎一爪子过去足以让藏獒开膛破肚。
再来看最直观的体型,目前世界上并没有体重最大藏獒的记录,在我国的记录保持者是2007年中国第三届藏獒展览会上成名的比尔,体重100公斤,肩高80公分,虎面狮头,被獒界称为“中国第一巨獒”。哪怕如此庞大的体型,在老虎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苏门答腊虎作为现存最小的虎种,体重可以达到120公斤,而上文说到的东北虎,体重更是可以达到300公斤。
最后抛开外在优势不说,单论身体机能,事实表明,猫科动物的速度及敏捷性强于犬科,更何况是在深山老林里称王称霸的老虎。老虎的全身肌肉比例可以达到70%,集合速度、耐力、爆发力于一身,而精壮的身躯下并非头脑简单,狩猎从埋伏到偷袭到重击到一口致命,每一步都是计划下的行动。
那么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一个皮比你厚、战力输出比你高、块头比你大、敏捷度在你之上、耐力比你足、脑子还比你好使的对手杵在面前,你咆哮着“就你这号的,我打你三个”,这怎么看怎么不科学呀。
其实说藏獒打得过老虎、狮子,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藏獒在青藏高原上活动,而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高原上哪来的老虎、狮子呢。那么关于几只藏獒能与老虎一战的猜想,我们不妨从另一种比老虎小的多的猫科动物——豹身上举一反三。
2000年《云南日报》有篇文章,讲述的是8只藏獒与1只金钱豹对打,“金钱豹顽强抵抗,负伤遁迹山林,而藏獒也3死5伤”,当然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赞颂藏獒血性,不畏强敌,可是8对1最后还输成这样,可见藏獒的战斗力是被人为夸大了。
有了上述与老虎的对比分析,那么简短洁说“一獒战三狼”,狼指的是藏狼,这是一种小型狼,体重一般在20公斤上下,这跟老虎和藏獒对比一个道理,在绝对力量的压制下,其他的技术要素退居次位,(为什么只谈绝对力量不谈技术,因为不论是虎还是藏獒,都不是为了格斗而生,不能拿比特犬等经专门培育用来打斗的犬只说事),如果还不能理解就换成人,同样是没有经过格斗训练的一个一百好几十斤的大人和几个三四十斤的小朋友赤手空拳对打,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所以,不管是哪种说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不可思议达到博人眼球效果,推动藏獒价格一涨再涨。但尽管如此荒诞夸张,藏獒的地位却真的自此水涨船高,走上了一条爆炸式增长的诡异快车道。
藏獒的大热,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最初藏獒的关注焦点不在国内而是在国外,上世纪80年代,藏獒在国外逐渐受到关注但价格只是缓慢抬升,到了1985年前后,藏獒养殖在国内开始起步,当时一条獒的价格在三五百元上下。而行业真正的快速发展大概始于2005年,十万、百万、千万的昂贵藏獒开始逐渐报端。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05年在兰州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藏獒文化节上,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马俊仁带去了30只藏獒,其中一只名为“小王子”的藏獒,有韩国人开价2000万,马俊仁当场还价4000万。自此拥有藏獒成为时尚,各地形成养獒热潮,天价藏獒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一方面,一部分人崇尚的是藏獒的内在精神文化,天生的忠诚与无畏,与它的原始对手——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狼的一生为自己而战,激烈的撕咬搏斗是为了生存;藏獒的一生是为主人而战,搏斗基于职责、始于忠诚,从不挑选对手,只要是入侵者就是敌人,不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哪怕流干最后一滴血也不会服输。
这种精神内涵其实就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诚信、对于忠诚、对于无私的强烈渴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人与人的陌生感与不信任感日渐增强的环境中,富含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不畏强敌的勇猛、舍生忘死的奉献的藏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对于勇敢、坚韧、忠诚、无私的信念追求。
另一方面,宽广的市场前景,巨大的潜在利润,庞大的受众需求,尤其是第一批“吃螃蟹”人的暴富,无形中刺激着未涉足行业者想同样大捞一笔的神经,快速暴富效应让一批批后来者红着眼涌入养殖圈;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藏獒魁梧挺拔、力大凶猛、对陌生人有强烈的敌意,对主人又极其友善,这种特性无形中衬托出主人的地位,在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养一条藏獒已经不单纯是出于护卫的考虑,更多了一层炫耀的成分,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所以消费者尤其是富商对于藏獒的狂热需求,为藏獒价格的居高不下提供了强硬的支撑力度。当然,也存在一些购买者出于的是一种情怀心理,《Jing Daily》主编Liz Flora总结过这么一句话“藏獒以凶猛闻名,传统上常和崇尚自由的游牧藏人联系起来,为拥有藏獒的汉族人提供了一种靠近喜马拉雅山的浪漫风情,而汉族消费者总是愿意出高价购买与西藏的浪漫有关的任何东西”。
目前世界价格最贵的藏獒无从查证,但上文提到的中国第一巨獒“比尔”,在2007巡展的报价就达到了3000万人民币,一次配种费就高达百万之巨,无独有偶,时间来到2012年,在山东青岛的“中国藏獒文化巡回展”上,一条名为“意大利”的红獒被富商当场开出三千万元的高价,但即便如此,藏獒主人仍未出售,双方约定待“意大利”与另一条名贵藏獒“鸿运当头”交配繁衍后,其后代以1000万一只的价格供富商挑选。
顶级藏獒的价格令人咋舌,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每次交易背后都是基于富人的个性化需求,几乎在任何一次藏獒博览会上都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高价甚至天价藏獒的交易一般是在藏獒养殖场间进行,也就是说卖家与买家都是行内人士,“漫天要价”后也没有常见的“就地还钱”,这其中或许暗存着行内炒作。交易不需要真正的真金白银付费,只需要把价格喊上去以博人眼球。
这种炒作与零几年的兰花颇为相似,要知道2001年到2006年的兰花价格一路飙升,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06年在贵州举行的全国第十六届兰花博览会上,“天逸荷”成交价达到两株500万,无独有偶,“奇异水晶”可以卖到200万一盆,而到了2007年价格暴跌。3年后的2010年,兰花价格重新抬头,第二十届兰花博览会上一盆“素冠荷鼎”大约要价1500万成为全场焦点。
所以还是应了那句“存在即合理”,只要市场需求存在并且不衰,那么在各种炒作的推波助澜下就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不管是有闲钱还是没闲钱的人在利益诱惑吸引下会大批赶来投机。藏獒经济火热的时候,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藏獒博览会上不难发现,天价藏獒交易频频发生,几百万一只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人花费五、六千万购买种犬和修建养殖场。
不仅购买种犬价格昂贵,就连配种费没个小几万也拿不下来,品相更好的藏獒单次配种费更高达几十甚至百十万。有些掏不起高昂配种费的小养殖户便与人合伙凑钱或借钱,这一点有点像赌石切翡翠,在没有切开原石之前永远不知道石头里面是什么情况,正所谓“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而在藏獒幼犬出生之前一切同样都是未知数,很多人以赌徒的心态加入其中。
因此,藏獒的走红并不单纯是自身条件多么出色,当然这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任何一种“商品”的大热,都离不开“人”在后面的推动。
【本人原创文章。图片全部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告知删除。由衷感谢“一个男人在流浪”的大力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