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折耳猫(详情介绍)
近日,某品牌猫粮黄曲霉素B1超标事件颇受各位猫爸猫妈的关注。2011年底,蒙牛乳品检出黄曲霉素M1超标140%,让公众开始认识黄曲霉素。那么黄曲霉素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有多大的毒性呢?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目前,被确定的食源性病原菌包括:多细胞动物寄生虫,原生动物,真菌,细菌,病毒和朊病毒。而黄曲霉素,则是食源性病原菌中的真菌产生的毒素。
真菌产生的毒素一般分为霉菌毒素和蕈(xùn)类毒素,黄曲霉素属于霉菌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其他已知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曲霉有:模式曲霉,家蚕曲霉,委内瑞拉裸孢壳。目前已经确定结构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之多,其中毒性最强的6种是B1,B2,G1,G2,M1,M2。黄曲霉产生B1,B2;寄生曲霉可产生全部4种主要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而M1,M2是B1,B2的代谢产物。把这6种最具毒力的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按照降序排列为:B1>M1>G1>B2>M2≠G2。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有多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急性损伤主要在肝脏,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及胆管增生。如果长期摄入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则会造成慢性中毒,表现为生长出现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黄曲霉毒素不仅具有很强的毒性,而且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主要是粮食及其制品,尤其是玉米和花生。但是,农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是几乎无法避免的,因此各国在进行了危险性评估研究之后,均制定了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只要黄曲霉度素的含量在这个限量标准之内,食品就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限量标准:食品、饲料中不得超过20ug/kg,牛奶中不得超过0.5ug/kg。我国国标和FDA的相同。
蒙牛乳品黄曲霉素超标事件中的M1是B1的代谢产物。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含量过高,被动物食用后,一部分会蓄积在动物的体内,另外一部分则会转化成M1,M2进入乳汁和尿液中,最终导致牛奶中的黄曲霉素超标。
而近日猫粮黄曲霉素超标事件中的B1,是所有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它可以由所有黄曲霉毒素阳性的菌株产生。为什么猫粮中的黄曲霉毒素会超标呢?
通常,加工好的成品猫粮会进行抽样检测,只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营养标准,化学污染物标准和微生物标准,质检合格的猫粮才可以出厂。其中化学污染物标准包含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为20ug/kg,微生物标准检测包含霉菌和酵母数检测,标准为100cfu/g。猫粮生产商通常都有专门的产品留样室,一旦某一批饲粮在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厂商都是可以找到样品并重新检测和调查问题根源的。因此符合出厂标准的饲粮通常都是质量合格、品质安全的。
如果饲粮不符合出厂标准,可能是因为使用了霉菌超标的原料或饲粮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被霉菌污染。通常这样的饲粮是不会流入市场的,因为销售有毒食品是违法行为。
如果符合出厂标准的饲粮出现了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情况,影响品质的因素通常是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超过保质期的饲粮,吃了不一定会出问题,但出问题的可能性升高了。因此购买猫粮的时候,一定记得留意一下商品的生产日期,尽量避免临期的商品。
如果质量合格的饲粮在保质期内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储存条件出了问题。“保质期内不变质”是需要遵循厂家的储存要求才有效。如果没有按照厂家要求的储存条件保存食品,厂家是不需要负责的。比如常见的巴氏灭菌奶的保质期一般是“未开封的情况下,在0~4℃保存7天”。如果牛奶开封了,或者放在常温保存,发生了变质,厂家是不用负责的。影响黄曲霉毒素形成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湿度和温度。水分活度范围为0.93~0.98和24~28℃是最适宜曲霉产毒的条件,如果饲粮在开封后,未及时密封,且长期存放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饲粮的品质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按照饲粮包装上的要求来保存食品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是二次包装的饲粮出现了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情况,很大可能是由于分装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良,使用器具不洁,操作人员未彻底消毒等因素。为避免此类情况,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原装、密封的饲粮,如果一定要购买分装猫粮,务必要选择具备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操作资质的商家。
参考文献:
1、《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7版),James M. Jay、Martin J. Loessner、David A. Golden编著,何国庆、丁立孝、宫春波主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6
2、《食品安全保藏学》(第二版),刘兴华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
3、《宠物营养与食品》,方希修、王冬梅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2
4、《食品安全学》,王继辉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4
5、《蒙牛牛奶中的致癌黄曲霉素为什么会超标?》,顾中一,果壳网主题站健康朝九晚五,2011.12
6、《八一八黄曲霉毒素的卦》,云无心,科学松鼠会,2012.2
7、《过期食品究竟能不能吃?》,云无心,科学松鼠会,2011.4
文章来源:咪酱麻麻